技术研究 前沿技术研究,让产品更智能。
H.323协议和SIP协议的比较
H.323SIP

H.323和SIP分别是通信领域与因特网两大阵营推出的协议。H.323企图把IP电话当作是众所周知的传统电话,只是传输方式发生了改变,由电路交换变成了分组交换。而SIP协议侧重于将IP电话作为因特网上的一个应用,较其它应用(如FTP,E-mail等)增加了信令和QoS的要求,它们支持的业务基本相同,也都利用RTP作为媒体传输的协议。但H.323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协议。

H.323采用基于ASN.1和压缩编码规则的二进制方法表示其消息。ASN.1通常需要特殊的代码生成器来进行词法和语法分析。而SIP的基于文本的协议,类似于HTTP。基于文本的编码意味着头域的含义是一目了然的,如From、To、Subject等域名。这种分布式、几乎不需要复杂的文档说明的标准规范风格,其优越性已在过去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如今广为流行的邮件协议SMTP就是 这样的一个例子)。SIP的消息体部份采用SDP进行描述,SDP中的每一项格式为=,也比较简单。

在支持会议电话方面,H.323由于由多点控制单元(MCU)集中执行会议控制功能,所有参加会议终端都向MCU发送控制消息,MCU可能会成为瓶颈,特别是对于具有附加特性的大型会议;并且H.323不支持信令的组播功能,其单功能限制了可扩展性,降低了可靠性。而SIP设计上就为分布式的呼叫模型,具有分布式的组播功能,其组播功能不仅便于会议控制,而且简化了用户定位、群组邀请等,并且能节约带宽。但是H.323的集中控制便于计费,对带宽的管理也比较简单、有效。

H.323中定义了专门的协议用于补充业务,如H.450.1、H.450.2和H.450.3等。SIP并未专门定义的协议用于此目的,但它很方便地支持补充业务或智能业务。只要充分利用SIP已定义的头域(如Contact头域),并对SIP进行简单的扩展(如增加几个域),就可以实现这些业务。例如对于呼叫 转移,只要在BYE请求消息中添加Contact头域,加入意欲转至的第三方地址就可以实现此业务。对 于通过扩展头域较难实现的一些智能业务,可在体系结构中增加业务代理,提供一些补充服务或与 智能网设备的接口。

在H.323中,呼叫建立过程涉及到第三条信令信致到:RAS信令信道、呼叫信令信道和H.245控制信道。通过这三条信道的协调才使得H.323的呼叫得以进行,呼叫建立时间很长。在SIP中,会话请求过程和媒体协商过程等一起进行。尽管H.323v2已对呼叫建立过程作了改进,但较之SIP只需要1.5个回路时延来建立呼叫,仍是无法相比。H.323的呼叫信令通道和H.245控制信道需要可靠的传 输协议。而SIP独立于低层协议,一般使用UDP等无法连接的协议,用自己信用层的可靠性机制来保 证消息的可靠传输。

总之,H.323沿用的是传统的实现电话信令模式,比较成熟,已经出现了不少H.323产品。H.323符合通信领域传统的设计思想,进行集中、层次控制,采用H.323协议便于与传统的电话网相连。SIP协议借鉴了其它因特网的标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在风格上遵循因特网一贯坚持的简练、开放、兼容和可扩展等原则,比较简单。

以下针对它们的应用目标、标准结构、系统组成以及系统实现的难易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标准应用目标

h.323标准是itu-t组织 1996年在h.320/h.324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应用目标是,在基ip的网络环境中,实现可靠的面向音视频和数据的实时应用。如今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和标准的不断完善,h.323已经成为被广大的itu成员以及客户所接受的一个成熟标准族。

sip标准是ietf组织在1999年提出的,其应用目标是在基于internet环境,实现数据、音视频实时通讯,特别是通过internet将视频通讯这种应用大众化,引入到千家万户。由于sip协议相对于h.323而言,相对简单、自由,厂商可以使用相对小的成本就可以构造满足应用的系统。例如仅仅使用微软基于sip协议的msn,和rtc就可以构造一个简单的,基于internet应用环境的视频通讯环境。这样网络运营商就可以在尽量少的成本基础上,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开展视音频通讯业务的扩展工作。

标准体系结构

h.323是一个单一标准,而不是一个关于在ip环境中实时多媒体应用的完整标准族,对于呼叫的建立、管理以及所传输媒体格式等各个方面都有完善而严格的规定。一个遵守h.323标准建立的多媒体系统,可以保证实现客户稳定完善的多媒体通讯应用。

sip标准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实现实时多媒体应用的信令标准,由于它采用了基于文本的编码方式,使得它在应用上,特别是点到点的应用环境中,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扩充性以及跨平台使用的兼容性,这一点使得运营商可以十分方便的利用现有的网络环境实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但是sip协议自身不支持多点的会议功能以及管理和控制功能,而是要依赖于别的协议实现,影响了系统的完备性,特别是对于需要多点通讯的要求,应用单纯的sip系统难以实现。针对这些不足,以radvison公司为首的itu-t sg16小组提出了sip的运用规范,并实现了sip和h.323之间的互通互联,并成功的解决了sip在多点环境下的应用难题。

系统组成结构

首先,在系统主要组成成员的功能性方面进行类比,sip的ua等价于一个h.323的终端,实现呼叫的发起和接收,并完成所传输媒体的编解码应用;sip代理服务器、重定向服务器以及注册服务器的功能则等价于h.323的gatekeeper,实现了终端的注册、呼叫地址的解析以及路由。

其次,虽然在呼叫信令和控制的具体实现上不同,但一个基于sip的呼叫流程与h.323的q931相类似,sip所采用的会话描述协议(sdp)则类似于h.323中的呼叫控制协议h.245。

实现难易性

h.323标准的信令信息是采用符合asn.1 per的二进制编码,并且在连接实现全过程都要严格标准的定义,系统的自由度小,如要实现大规模的应用,需要对整个网络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

sip标准的信令信息是基于文本的,采用符合iso10646的utf-8编码,并且全系统的构造结构相对灵活,终端和服务器的实现也相对容易成本也较低,从网络运营商的角度考虑,构造一个大规模视频通讯网络,采用sip系统的成本要廉价许多,而且也更具有可实现性。

新客户福利 — 新客户可申请免费体验
在线快速申请,免费体验产品,直观了解功能,快速接入系统,真实感受服务
企业产品
语音智能体
SCRM
全渠道客服
大数据分析
数据可视化
客户关系管理
政务产品
政务协同办公
政务服务热线
政务办公电话
120院前调度
智能专家抽取
公共消息触达
资源产品
短信通道
400电话
企业总机
物联网卡
解决方案
企业方案
政务方案
案例
医疗医美
互联网软件
消费零售
教育培训
企服推广
房产家居
汽车出行
电商直播
生产制造
更多
技术研究
融合通信
人工智能
云计算
大数据
5G通信
物联网
客户管理
智慧政务
了解智呼云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
加入我们
订阅我们
第一时间获得智呼云的最新动态
投诉建议
Copyright © Zcallr 2007-2021 成都智呼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智呼云成员) 版权所有
本网站涉及的“智呼云”、“智呼”、“zcallr”文字及图形均为智呼云持有的商标,授权智呼云成员企业使用。 本网站向消费者推销产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宣传均属于广告。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回到顶部